最新消息, 食安小教室

你家也清冰箱了嗎? 米酵菌酸的來源、影響以及預防米酵菌酸中毒的措施!

寶林茶室的案件越演越烈,就連許多婆婆媽媽也開始檢視冰箱裡的食物了。
以前存在冰箱捨不得丟的過期食品,現在都願意斷捨離,以避免不小心吃到可能有問題的食物。
話說,你有沒有發現,其實我們生活中有些食物,雖然看起來沒有異樣,但可能隱藏著一些小秘密呢?
就像那些經過長時間發酵的食物,可能就有可能含有米酵菌酸,一旦攝入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
所以,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米酵菌酸吧,並學習如何預防與處理吧!

米酵菌酸的來源

米酵菌酸是由一種名為唐菖蒲伯克氏菌的細菌產生的毒素。
這種細菌可以廣泛存在於土壤、玉米、大豆等作物中,
以及乾燥和半乾燥的木耳類食材中。
通常,米酵菌酸會在長時間的發酵或浸泡過程中產生,並且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如高溫、潮濕等情況下容易滋生。

米酵菌酸的影響

米酵菌酸屬於一種高脂毒毒素,其毒性非常強。
只要攝入 1 到 1.5 毫克就可能導致死亡。
米酵菌酸中毒的症狀包括腹痛、腹瀉、噁心、嘔吐、頭暈、乏力等,嚴重者可能出現中樞神經麻痺、肝腎衰竭等危險狀況,甚至危及生命呢!

米酵菌酸家裡也會出現嗎?

米酵菌酸主要出現在經過長時間發酵或泡發的食物上,例如發酵米、穀物類製品、發泡木耳等。
一般家庭的常見食品中並不會出現米酵菌酸,除非是自家自製且發酵時間過長或儲存不當的食物才可能出現。
因此,只要注意食材的選擇、儲存方式和食用前的檢查,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米酵菌酸的問題唷!
所以只要將食物好好的冷藏或是冷凍保存,並且不要食用過期食物或是過期的調味料等。
都可以避免遇到這個問題唷!

預防米酵菌酸中毒的措施

為了預防米酵菌酸中毒,我們可以採取以下幾項措施:

  • 注意食材的購買和儲存:購買潮濕的食材時,要注意保存期限和商家的儲存環境。不要一次性大量購買,烹調時要及時處理,剩餘食物要儘快放入冰箱儲存,但不得超過 2 天。
  • 注意食物的烹飪衛生:烹飪時要保持衛生,分開處理不同類型的食物,並確保充分煮熟,特別是重複加熱的米、麵類主食。
  • 自製發酵品的注意事項:自製發酵品時,要注意使用乾淨的原料和容器,並注意防潮,避免霉變。對於發泡木耳等食材,也要注意使用乾淨的水和容器,並限制發泡時間,避免過長時間的浸泡。
  • 定期檢查食品:食品在保存和烹飪過程中,應經常檢查外觀、氣味等是否正常,有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或丟棄。

總結

即使米酵菌酸並不常見於家中食品,但保持良好的食物衛生習慣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清潔冰箱、注意食材的保存期限、適當烹調食物以及避免長時間發酵或泡發的食品,都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讓我們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食品安全,共同維護身體健康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