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食安小教室

冬至吃湯圓,家家慶團圓!你不可不知道的湯圓小秘密!原來吃湯圓也會中毒?

冬至快到了,小明跟媽媽到市場買湯圓,準備全家團聚的甜湯大餐。
市場裡,熱鬧的攤位上擺滿了紅白湯圓,小明站在一家湯圓攤前,忍不住指著說:「媽媽,我們買這家吧!」

老闆熱情地招呼:「小朋友,想要什麼口味的湯圓?我們家的湯圓用的都是當地的新鮮食材,純糯米製成,不加任何人工色素,保證安全又好吃!」
小明聽了點點頭,卻好奇地問:「老闆,湯圓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啊?是不是買了就一定能吃?」
老闆笑著回答:「你問得很好哦!其實湯圓保存不當可能會壞掉,比如說沒有冷凍保存,湯圓可能會發酵,甚至長出細菌。這時候,煮出來的湯圓顏色可能會變紅,吃了就會肚子痛甚至中毒。不過,你放心,我們的湯圓出廠前都經過檢驗,還有真空包裝,保存期限和冷凍條件都標得清清楚楚,保證新鮮!」

媽媽笑著接話:「所以挑湯圓的時候,記得要選標示清楚、品牌信譽好的湯圓,不然散裝湯圓買回去,保存不好還可能出問題。」
小明點了點頭,學到了一課。他選了幾包老闆推薦的芝麻和花生口味湯圓,興高采烈地跟媽媽回家了。
晚上,當小明吃到熱騰騰的湯圓時,想起老闆的叮囑,心想:選對湯圓,不僅吃得開心,還吃得安心!

看起來平凡無奇的湯圓居然也會讓人中毒?湯圓保存不良會有什麼狀況呢?
又為什麼吃湯圓會食物中毒呢?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又為什麼冬至要吃湯圓呢?
快來看看小編今天的介紹吧!

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冬至吃湯圓是東亞地區的傳統習俗,源於古代對節氣轉換的重視。
冬至作為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被視為陰陽交替的關鍵時刻,象徵著陽氣回升和新生的開始。
湯圓的圓形寓意團圓與圓滿,家人一起吃湯圓,不僅象徵家庭和睦與幸福美滿,還寄託了對健康和平安的祈願。
在某些地區,冬至吃湯圓還有「長一歲」的文化意涵,特別是對小孩子來說,是一種成長的象徵。
南方地區的湯圓多為甜口味,常見內餡有黑芝麻、花生或紅豆,而湯底則以甜湯或薑糖水為主。
現代湯圓更增添了鹹口味與創新外觀,如鮮肉湯圓或彩色湯圓。
與南方的湯圓習俗不同,北方地區在冬至更流行吃餃子,但同樣具有團圓與祈福的象徵意義。
冬至這一天,人們還會用湯圓祭祖,傳說可以驅除寒氣,避免病痛,象徵「消災解難」和「轉運」。
冬至吃湯圓,既是一種暖心的飲食文化,也是承載對未來幸福與和諧期盼的美好傳統。

為什麼吃湯圓會中毒?

湯圓中毒的原因主要來自於食品的生產、保存、以及烹煮環節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果這些過程中某個環節出了錯,就可能導致湯圓變質或受到有害微生物污染:

1. 生產過程中的衛生問題

  • 生產湯圓的原料如糯米粉和餡料在加工中可能被細菌污染。
  • 工作人員如果未按照衛生規範操作,例如手部未清潔,可能將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帶入食品中。

2. 保存不當

  • 湯圓中的糯米和餡料含有較高的水分與養分,特別容易滋生細菌和黴菌。
  • 如果湯圓未妥善冷凍保存,而是存放在溫度較高的環境(如室溫)超過2小時,細菌會快速繁殖。
  • 包裝破損或密封不良也容易讓湯圓受潮,進而長黴。

3. 烹煮不足

  • 湯圓需要在煮沸的水中徹底煮熟,特別是內餡,如未完全煮熟,可能無法殺死潛在的病原體。

湯圓中毒的主要毒素及來源?

湯圓中毒不僅可能來自細菌和黴菌污染,也可能與非法或不當使用化學添加物有關,以下是常見的問題毒素:

1. 防腐劑——去水醋酸 (Dehydroacetic Acid)

  • 來源:非法添加於食品中作為防腐劑,雖然能抑制細菌和黴菌,但並未被允許使用在湯圓等食品中。
  • 毒素特性:過量攝入可能影響肝腎功能,甚至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害。
  • 中毒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痛,長期攝入可能導致肝臟損傷。

2. 著色劑——玫瑰紅B (Rhodamine B)

  • 來源:玫瑰紅B是一種工業染料,非法用於湯圓外皮或餡料的著色,以增強外觀吸引力,特別是紅色湯圓。
  • 毒素特性:這是一種致癌性化學物質,人體無法代謝,會在體內累積。
  • 中毒症狀:短期攝入可能引起過敏反應、頭暈和噁心,長期暴露則增加肝癌和腎臟病風險。

3 酵米麵黃桿菌 (Bacillus cereus)

  • 來源:湯圓保存不當時,特別是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酵米麵黃桿菌會快速繁殖,並產生耐熱毒素。
  • 毒素特性:耐高溫,即使烹煮後仍可能存在,特別是在未徹底加熱的情況下。
  • 中毒症狀
    • 嘔吐型毒素:引起急性嘔吐,進食後1-6小時內發作。
    • 腹瀉型毒素:導致腹瀉和腹部痙攣,通常在進食後6-15小時內出現。

湯圓保存與中毒預防重點?

為了避免湯圓中毒,正確的保存方式是關鍵。以下是具體操作建議:

1. 儲存環境的溫度與時間控制

  • 冷凍保存:湯圓應存放於**-18°C以下**的冷凍環境,這能有效抑制細菌及黴菌的生長。
    • 保存期限:未開封的冷凍湯圓一般可保存3-6個月,開封後應在一週內食用完畢,並儘量避免暴露於空氣中。
  • 室溫存放限制:如果湯圓取出後超過2小時未烹煮,建議丟棄以免風險。

2. 避免重複解凍與冷凍

  • 重複解凍的湯圓內部可能會累積細菌,增加中毒風險。建議一次取出所需的分量,其他部分保持冷凍。

3. 烹煮至完全熟透

  • 煮湯圓時應保持水沸騰,並確保湯圓浮起後再煮3-5分鐘,內餡完全熟透才能有效殺死細菌。

4. 選購安全產品

  • 優先購買標示完整、品牌可信的湯圓,避免選擇來源不明的散裝產品。

5. 注意防潮與密封

  • 湯圓需存放於乾燥的冷凍環境,開封後建議使用密封袋或保鮮盒儲存,以防吸潮。

吃湯圓中毒後該怎麼辦?

如果懷疑因湯圓中毒出現不適,應迅速採取以下措施:

  1. 立即停止進食:勿再食用可疑湯圓,並檢查其他食品的保存情況。
  2. 觀察症狀:如果有輕微的腹痛或腹瀉,注意補充水分避免脫水。
  3. 盡快就醫:若症狀嚴重(如頻繁嘔吐、脫水、發燒),需立即前往醫院,並告知醫生食用過的食品種類及保存狀況。
  4. 保留食品樣本:如果可能,保留剩餘湯圓作為檢驗樣本,協助確定中毒原因。

小編畫重點!

湯圓會導致中毒,主要原因是可能含有不良添加物或受到微生物污染。
常見的毒素包括防腐劑去水醋酸、著色劑玫瑰紅B,及酵米麵黃桿菌,來源多與不法商家為延長保存或增色而非法使用添加劑,或因保存不當導致細菌滋生有關。
湯圓應存放於低溫冷凍環境,避免反覆解凍,並確保購買合格產品及注意保存期限。
為預防中毒,應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購買湯圓,並避免食用顏色過於鮮豔或來源不明的產品。
若不幸中毒,可能出現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應立即停止進食,喝水緩解毒素,並及早就醫治療,攜帶湯圓樣品協助醫療人員診斷問題來源。
湯圓雖是節日必備美食,但了解其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與正確保存方法,是避免中毒的關鍵。
只要遵循「冷凍保存、防潮密封、烹煮徹底」的原則,就能安心享受這碗甜蜜又飽含祝福的湯圓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