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檢驗套組( stx 與 eae )
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是在腸道中最主要的兼性厭氧菌群,通常對宿主無害,但是有些病原性的大腸桿菌可能會引起腹瀉等疾病,這些病原性大腸
桿菌包括: 腸出血型大腸桿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 EHEC)、腸病原型大腸桿菌(enteropathogenic E. coli,EPEC)、腸毒素型大腸桿菌(enterotoxigenic E. coli, ETEC) 等。
EHEC 最主要被認為會造成出血性結腸炎或血便﹑進一步可能嚴重發展成溶血性尿毒症。
EHEC 典型的特徵為產志賀毒素(Shiga toxin),其產毒素基因為stx,同時也具有產黏附素(intimin) 基因eae。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Shiga
toxin -producing E. coli, STEC) 具有許多血清型,但在臨床上唯一與出血性結腸炎相關的菌群就是EHEC,O157:H7 為EHEC 中最典型的血清
型,經常造成世界各國的感染案例,EHEC 常見感染的食物來源包括: 未煮熟的牛絞肉、生乳、冷食三明治、飲用水、未經殺菌的果汁及蔬菜類等。
EPEC 感染容易導致大量的腹瀉,尤其常見於發展中的國家,EPEC感染通常是因為食用受汙染的水與肉製品。致病性的EPEC 含有黏附素蛋白( 其密碼基因為eae),黏附素可使得菌群得以附著於宿主腸道的表皮細胞,增加宿主對毒素的吸收與作用。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套組包含了stx 基因篩選套組、stx 與eae 基因篩選套組,共兩種。
stx 套組可快速地專一性分析具有產志賀毒素的大腸桿菌;stx 與eae 套組則是針對腸出血型大腸桿菌(EHEC) 進行檢測,可同時偵測產志賀毒素基因(stx) 與黏附素基因(eae)。
樣品增殖
使用3M™ BPW ISO 增殖培養液,增殖時間為10~24小時。
一般增殖條件
樣品基質 | 樣品量(g) | 增殖液體積(ml) | 增殖溫度(±1℃) | 增值時間(hr) |
生肉 | 25 | 225 | 41.5 | 10~18 |
生肉 | 375 | 1125 | 41.5 | 10~18 |
葉菜類 | 200 | 450 | 41.5 | 18~24 |
芽菜甘藍葉 | 25 | 225 | 41.5 | 18~24 |
乳製品 | 25g或25ml | 225 | 41.5 | 18~24 |
3M 病原菌檢測套組
3M 利用恆溫去氧核糖核酸擴增技術和生物性冷光偵測技術能克服傳統檢測限制,即便在複雜的基質樣品中,仍可偵測到最低1~5 CFU 的目標病原菌。此外,採用了即用型試劑,不僅降低誤差,且有顏色變化設計,便於實驗操作控管,增加您對檢測過程的信心。
進化科技 簡化流程
病原菌分子檢測設計原理
3M™ 分子檢測系統是利用多重引子來辨認基因中的獨特區域和Bst DNA 聚合酶提供連續性快速的擴增放大反應。加上焦磷酸(PPi) 是DNA 擴增放大反應的副產物,與腺苷醯硫酸(APS) 經由ATP- 硫酸化酶(ATP-Sulfurylase) 催化,轉化成三磷酸腺苷酸(ATP),再由ATP 和螢光素酶產生反應生成可被偵測的生物性發光,因而判定目標病原菌DNA 的存在。由於此擴增放大和偵測是同時且持續的,所以能提供即時的結果並縮短檢測所需的時間。
恆溫去氧核糖核酸擴增技術
- 6 個高專一性引子辨認基因中不同區域
- Bst DNA 聚合酶於恆溫下作用
- 有效、快速且持續地擴增放大
生物性冷光偵測技術
- DNA 擴增產生副產物焦磷酸(PPi)
- 焦磷酸轉化成高能量化合物—三磷酸腺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 螢光素酶利用 ATP 產生生物性發光
利用6 個高專一性的引子與Bst DNA 聚合酶進行連續及快速的LAMP 放大過程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DNA 擴增後大量生成副產物焦磷酸(PPi),與APS 在ATP- 硫酸化酶作用下,焦磷酸轉化成ATP。
螢光素酶利用ATP 生成可被偵測的生物性冷光,因而判
定目標病原菌DNA 的存在。由於此擴增放大和偵測是同時且持續的,可即時反應檢測過
程,最快15 分鐘即可得知陽性結果。
檢測套組
檢體製備流程
- 打開溶菌小管,取20μL 增殖過後的檢體加入溶菌小管。注意: 溶菌小管蓋子不須蓋回。溶菌小管常溫時呈現粉紅色。
- 將溶菌小管置於加熱塊上面,於100℃(±1℃) 加熱15 分鐘。備註: 等待加熱的時間,建議可利用空檔於軟體設定檢測項目。
- 將溶菌小管置於冷卻塊於室溫(20~25℃) 冷卻5 分鐘。注意: 如須中斷檢測,建議於此步驟,將溶菌小管蓋子蓋回並存放冷藏4~8℃,檢體可保存3 天。
- 從溶菌小管取出20μL 上清液加入試劑小管。連續吸放五~ 六次達到均勻混和。注意: 勿吸取溶菌小管底層溶液,避免實驗干擾。
- 將試劑小管按照軟體設定位置,放入裝填托盤中。
- 於軟體介面啟動檢測,待儀器上蓋開啟,將裝填托盤放入儀器內,蓋起上蓋,檢測即自動進行。
- 陽性結果最快15 分鐘便能得知;陰性結果約需60-75 分鐘。備註: 陰性反應時間: 李斯特菌屬及單增李斯特菌需75分鐘,其餘皆60 分鐘。
儀器操作流程
3M™ 分子檢測系統操作流程
- 開啟軟體和儀器。
- 以軟體設定檢測項目。
- 準備檢體並將其依設定放入裝填托盤( 參照檢體製備流程)。
- 啟動反應,儀器上蓋自動開啟。
- 將裝填托盤放入儀器中並關閉上蓋,檢測便自動進行。
- 觀看結果與報告。
▲ 功能卓越的軟體操作
- 可同時運行四台分子檢測儀。
- LED 光條可即時顯示儀器狀態,讓您一眼辨識。
- 軟體介面的檢測項目圖示搭配試劑套組皆採顏色管理。
- 分析結果即時顯示。
- 實驗結果會自動儲存,忘記存檔也不怕。
- 過往檢測結果隨手可得。
- 多種報告格式,一鍵輸出好簡單。
- 系統設有密碼,便於實驗室人員管理。